第16章 与人争方能安身与天争方能立命

  苟业权在家里排行老三,上面还有两个哥哥。在乌油县,苟氏三兄弟是堂屋里敲锣——名(鸣)声在外。这里的官场、商场上,认识他们三兄弟的不少,没听说过的差不多没有。他们出生于梓墟镇芜寺村的鹞子山脚下。在那里,苟氏家族是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。

  新中国成立以前,他们的祖父是全县闻名的大地主,那时梓墟镇的田地不姓苟的很少。梓墟镇是南北两省的交界地,一条名叫乌溪河的界河游弋其间,截山断岭,地形十分复杂,匪祸兵患不断,受害最多的自然是大户人家。那时的人也有仇富心态,这也是常情,社会分配不合理时,特别是看到那些富人的钱来得不明不白、不干不净,人们的心里总是不畅快。想过快活日子的土匪啸聚山林,打家劫舍,丢字绑票,盯着的就是大户人家;活不下去的民众跟着共产党闹革命,求翻身,目标所向也是大户人家。苟家自然首当其冲。

  苟老爷子同当今暴发的大款一个毬样,为保护家产和人身安全,也网罗了一批保镖打手。后因气候太小,不足以与共产党和土匪抗衡,便响应政府号召搞联防,串联乡绅们成立了地方保安团,自任团总。威风八面的苟团总娶了两房姨太太,出门有保安乡丁前呼后拥,县里的官员也向他屈尊三分,算得上呼风唤雨的一方神灵了。

  可惜人无千日好,花无百日红。

  解放前夕,梓墟镇爆发了一场农民暴动。共产党的地下党员马啸天率领南大山的穷苦农民,配合南下的解放军攻陷了保安团团防局。苟团总不识时务,眼看大势已去,还负隅顽抗,在仓皇逃命的路上,竟然枪杀了追捕他的马啸天。最终恶贯满盈的苟团总还是被捉拿归案,经公审枪决了。他家的土地、房屋、财产都被没收。家破人亡的混乱中,家丁们星流云散,姨太太也卷了财物各奔东西了。剩下大老婆苟老太,跟十四岁的儿子守着两间牛栏屋,种着山边的一块薄田度日。

  儿子苟全福在县立初级中学没读上头,就碰上了家庭变故。那时,进了中学门便算得上知识分子文化人,起码相当于现今的大学本科生。新中国建设急需知识,急需人才,文化人的工作分配不必像现今的大学生犯愁。可是,共产党镇压了他的亲老子,还敢启用他吗?谁能担保他没有阴暗心理,除了乐不思蜀的阿斗,哪个被剥夺者不想回到失去的天堂?李煜还哀歌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呢!苟全福不是诗人墨客,也不想为吟风弄月而送命,能安身保命、耕田种地就心满意足了,夫复何求?

  ......

  

  陌上阅读 | 网站地图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